欢迎访问,今天是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文章  >>  侨务              

侨聚大河之洲 同奏和合之音

信息来源: 侨政科 发布时间:2024/9/14 点击次数: 1299
 

滔滔大河,奔流不息。东营,是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城市。文化特色鲜明亮丽、工业制造基础雄厚、湿地建设星罗棋布、生态环境宜居宜业、民营经济独树一帜……在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创新活力持续涌动,发展动力激越澎湃。广大侨胞以黄河入海的姿态与故土相拥,演绎着与家乡心连心、共奋进的感人故事,用实业报国的壮举厚植着东营高质量发展“侨”优势。

实业报国促发展  聚力“铜”心为家乡

东营是一座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重镇。这里石油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培育了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工业经济总量近1万亿。民营经济是东营经济的最大特色,在东营发展中功不可没、举足轻重。不少侨商选择在这方沃土投资兴业,为助力东营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从山东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从美国打拼归来的燕志富怀揣实业报国梦想,所在山东兴鲁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他秉持“创新、实干、团结、奋进”的理念,弘扬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优良传统,瞄准行业前沿,带领团队成立黄河三角洲有色金属研究院,搞科研、求创新,推动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在他的带领下,兴鲁有色金属集团年产20多万吨高精铜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106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参与制订了25项国家或行业标准,成为国内外知名铜加工企业,荣登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榜单。

在专注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作为中国侨商会副会长、东营市侨商协会会长的燕志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宣传东营创新创业环境,为海外华侨华人“投资东营  兴业黄河口”提供服务,为东营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侨”动力。

“什么是爱国爱乡,我的理解是为家乡建设、为国家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燕志富把对故乡与祖国的深厚情感转化为发展的不竭动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颗赤子之心,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有许多像燕志富一样的侨资企业家,他们传承“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以“创新发展、实业报国”的责任担当,书写着新时代侨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崭新篇章。

同心共筑黄河魂  家国情深赤子心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如今的黄河入海口,河海宽阔、候鸟成群,生机盎然、动能澎湃。

然而几十年前,黄河口还是一片杳无人烟的土地。一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化身黄河农场知青来到这里,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战风沙、斗盐碱,将荒土变成了良田,谱写了一曲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赞歌。

“今天,我们在惊叹黄河口沧海桑田般巨变的同时,更应当展现广大知青扎根荒原、勇于开拓的光辉历史,传承弘扬他们不怕吃苦、敢于担当、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为此,中国致公党党员、加拿大东营商会会长、东营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陈功明花费整整三年时间,投资兴建了黄河口知青小镇。小镇紧紧抓住海外侨胞与黄河文化的共鸣点,将非遗文化、历史记忆与黄河故事相结合,浓缩了军垦、农垦、知青、建设兵团、现代农场等多种元素,展现了一代代农垦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塑造了广大侨胞留根铸魂的精神家园。2023年,山东一战华工图片史料展馆在知青小镇落成,并成为山东省侨情研学基地,同年,小镇获评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侨胞到东营观光旅游、寻根问祖、投资兴业,成为东营市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向世界讲好“黄河故事”,是东营的使命和责任。“黄河文化已经与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山东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元素。而东营的黄河口文化就是黄河文化的集中体现。”《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在参观考察东营时这样说道。

山海不为远  绘就侨海“同心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东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华侨文化,坚守为侨初心,擦亮侨务品牌,积极涵养侨务资源,走出了一条从立足本土到放眼世界的开放之路、从服务东营籍侨胞到拥抱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的担当之路,以侨为桥,融通四海,让世界了解东营,让东营走向世界。

侨居意大利近二十年的华侨董延和丈夫老费不远万里来到东营并经营了一家名为“特意意式美食”的餐厅。“我是华侨,我先生是意大利人,我们想把餐厅做成意大利饮食文化的体验中心,打造成中意文化交流的平台。”老费很喜欢中国,他认为东营是一座开放、包容、有温度的城市,在这里有很多温暖的“家人”,有很多快乐的“家事”。“希望东营成为连接中意两国的‘文化之桥、感情之桥’,让桥两端的人们更多地了解彼此。同时,我们还将继续传递爱,温暖更多人的心灵。”董延说。

加拿大归侨、东营圣歌康复医院院长周园说,“东营这座城市很包容,东营人很温暖,我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了。”来东营工作短短9个多月的英国华侨、中质(山东)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庞璟则不止一次地表示:“回到东营感到心安,觉得自己回家了。”

大河之洲,和合共生。今日的东营,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成长为如诗如画的生态之城、包容并蓄的开放之城、充满活力的希望之城,其中,侨的智慧与力量熠熠生姿,磅礴浩大,不断以厚植桑梓的情怀书写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华美诗章。(该文转发自《山东侨报》,有修改)

 


版权所有:中共东营市委统战部 Copyright @ tyzx.dongying.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东营市府前大街77号

访问统计:93338 邮编:257091 电话:0546-8381775 电子信箱:tzb1775@163.com 技术支持:圣舟软件科技

备案号:鲁ICP备 2021024904 号